
(9).jpg)
孕期養寵物 STOP!
媽媽寶寶雜誌 /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耀龍 / 2013.12.16
越來越多人喜歡養寵物,甚至沒跟貓貓狗狗一起睡會睡不著,但卻聽說懷孕後寵物容易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影響,總在該不該養之間徬徨!到底要如何跟寵物和平共處,才不致於讓心愛的寵物流落街頭?
隨著一部部寵物電影的熱賣,帶動一波波飼養寵物的熱潮有升無減,飼養寵物已經成為現代人調劑身心的方法,但妳可知寵物身上有多少「人畜共通疾病」會影響健康,甚至造成胎兒的危害?
人畜共通疾病 you must know
動物身上的某些細菌或病菌,會經由傳染,讓人類引發致命的危險,如禽流感、SARS等,都是常聽聞的「人畜共通疾病」,台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暨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蔡向榮說,人畜共通疾病大約有兩百多種,其中,最可能引發人類致命的則為狂犬病、日本腦炎、沙門氏菌及禽流感等。由於某些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染途徑,並非僅限於動物傳染給人,也有可能再由人傳人,因此,更需小心防範。
疾病上身
孕婦必知3大「人畜共通疾病」
在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理局通報的「人畜共通疾病」高危險群中,屬於孕婦常見的疾病為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弓蟲症及李斯特菌症3種。
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
‧傳染途徑:豬隻,糞口傳染,以受污染的水傳播較為常見。
‧症狀:臨床症狀可分為前驅期及黃疸期,前驅症狀主要為發燒、厭食、噁心嘔吐、體重下降、肌肉痠痛、右上腹痛,偶爾出現蕁麻疹樣皮疹及搔癢症狀。黃疸期則可見皮膚變黃、出現茶色尿液、糞便顏色變淡等。
‧危險性:潛伏期約半個月至2個月,約有4%致死率,懷孕期婦女演變成急性猛暴型肝炎的比例大增,孕婦患E型肝炎的死亡率達20%,第2、3孕期的死亡率較第一期高。
‧受感染指數:低,通常以養豬戶為主要感染對象。
弓蟲症(弓漿蟲症)
‧傳染途徑:吃進未經煮熟的牛、羊、豬肉,或不慎時入遭貓糞中含有該菌之卵囊污染食物等。
‧症狀:一般人感染後的症狀只有輕微倦怠、發燒、頭痛等類似感冒現象,嚴重者會侵犯倒視網膜,但機率很低。
‧危險性:孕期中,則擔心會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胎兒若受感染,可能出現水腦症、小腦症、視網膜脈絡炎等後遺症。嚴重感染的胎兒可能會胎死腹中或在出生後數天內死亡。
‧受感染指數:中,與家庭飼養的貓狗密切相關。
李斯特菌症
‧傳染途徑:主要傳染途徑為食物媒介,食入曾受李斯特菌種感染的食物。
‧症狀:突然發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等,未滿月的嬰兒、孕婦等高危險群,可能引發肺炎、急性腦膜炎、尿道炎、死胎及流產,且容易導致敗血症與腦炎。
‧危險性:目前雖不多見,但致死率卻高達30~35%,母親經由胎盤感染會危急胎兒,造成胎兒100%致死率。
‧受感染指數:低,接觸牲畜的實驗室人員。
寵物毛髮會引發胎兒過敏嗎?
詹耀龍醫師認為,產生過敏反應需大量接觸蛋白質過敏原,而目前並沒有任何醫學根據顯示養寵物會直接造成胎兒日後的過敏反應,不過,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寵物的毛髮是否會引發孕媽咪本身的過敏反應,讓本身就有氣喘體質的母體,在孕程中氣喘發作,危害生命。
飼養必知
養寵物停看聽
‧不養來路不明的寵物
蔡向榮主任表示,居家豢養已久的寵物,只要把握衛生、定期檢查,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且由於很多人畜共通疾病宿主通常為野生動物,因此,只要掌握寵物的來源,確定是經過隔離繁殖,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染需經由媒介,包括傷口感染、接觸感染、昆蟲叮咬、經口感染、胎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蔡向榮說,一定要把握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最基本的接觸後,及清洗排泄物之後,徹底清洗雙手,就能降低被感染的機率。此外,也必須定期清潔住家環境,減少寵物毛髮及黴菌增生的條件。
‧定期檢查,不過度親密接觸
某些人畜共通疾病,在動物本身並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因此建議,除了必須定期代寵物做檢查注射疫苗外,也不要跟寵物有過於親密的接觸,才是預防之道。
‧盡量不碰寵物排泄物
對孕婦來說,能盡量不碰寵物的排泄物,是避免受到傳染的基本工作,此外,若能將寵物的廁所固定並獨立,也能降低受感染的機率。
關於弓漿蟲症的5個疑問
對家有飼養寵物貓的孕婦來說,弓蟲症可說是最常聽聞又令人擔心的疾病,由於弓漿蟲症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更是令孕媽咪相當緊張,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耀龍表示,台灣都以家貓居多,感染弓蟲症的案例不多,不用過於擔心。
Q1:如何知道有沒有感染到弓漿蟲?
詹耀龍醫師指出,弓漿蟲的診斷相當複雜,有很多養貓的婦女想驗弓漿蟲抗體的第一時間,往往都是已經受孕後,但這樣卻易造成結果判讀的複雜性。他說,目前檢驗方式主要是抽取血液觀察體內IgG與IgM兩種抗體,如果第一次檢驗出的IgG抗體數值很高,同時又發現含有IgM抗體,就需間隔一兩星期後再抽取,若發現IgM指數有升高的趨勢,才有可能斷定為屬於對胎兒具有危險性的「急性期感染」。
Q2:最好的檢驗時機為何時?
通常會對胎兒有影響的屬於「急性期感染」,但因IgM在每個人身上存在的時間不同,有些是幾個月,有的甚至長達兩年,何時會成為急性期感染並不一定,因此,詹耀龍醫師表示,若在孕期第一階段做檢驗,等到檢驗結果出來時,或許已經到了第三或第四孕期,屆時如果真有問題,時間實在嫌晚,他建議想要懷孕又有疑慮的婦女,最好在計畫懷孕前,就把弓蟲症篩檢當作健康檢查的項目之一。
Q3:檢驗出為陽性,如何知道胎兒有沒有問題?
詹耀龍醫師說,感染可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接觸到弓漿蟲有沒有被感染?其次為被感染後有沒有傳染給胎兒?最後才是傳給胎兒後,有沒有造成後遺症?也就是說,光是檢驗抗體無法得知胎兒是否受到感染,而在孕期的每個階段被感染所導致的後遺症也有所不同。不過,他說,根據臨床醫學上顯示,母體被感染後,只有少部分的胎兒會被感染,而這少部分被感染的胎兒,又有極少部分會產生後遺症,因此,不需過於擔心它所造成的影響。
Q4:胎兒受到感染會呈現什麼症狀?
一般來說,在孕期第一期感染弓漿蟲,對胎兒來說危害較大,早期感染會產生的問題包括流產、水腦、眼睛的虹膜炎、智障等;晚期的感染,胎兒則可能出現脈絡膜視網膜炎影響視力、聽覺障礙,或是學習發育上的障礙等。詹耀龍醫師指出,最嚴重者,出生後根本無法行走,但若是屬於第三期感染,則可能只是肝脾腫大,而二、三期感染在胎兒出生後的治療,可說相當有效。
Q5:如何預防弓漿蟲的感染?
詹耀龍醫師說,計畫懷孕的婦女,可以考慮做弓漿蟲的檢查,以確定是否曾受過感染,或是第一次感染。同時,也要避免生吃豬肉、羊肉等肉類,也最好不要讓家貓出外覓食,或餵食生食;蔬菜也一定要清洗乾淨;養貓則需定期清理糞便,孕婦則建議不要親自清理寵物的糞便。
~原文刊載於2008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人畜共通疾病 you must know
動物身上的某些細菌或病菌,會經由傳染,讓人類引發致命的危險,如禽流感、SARS等,都是常聽聞的「人畜共通疾病」,台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暨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蔡向榮說,人畜共通疾病大約有兩百多種,其中,最可能引發人類致命的則為狂犬病、日本腦炎、沙門氏菌及禽流感等。由於某些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染途徑,並非僅限於動物傳染給人,也有可能再由人傳人,因此,更需小心防範。
疾病上身
孕婦必知3大「人畜共通疾病」
在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理局通報的「人畜共通疾病」高危險群中,屬於孕婦常見的疾病為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弓蟲症及李斯特菌症3種。
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
‧傳染途徑:豬隻,糞口傳染,以受污染的水傳播較為常見。
‧症狀:臨床症狀可分為前驅期及黃疸期,前驅症狀主要為發燒、厭食、噁心嘔吐、體重下降、肌肉痠痛、右上腹痛,偶爾出現蕁麻疹樣皮疹及搔癢症狀。黃疸期則可見皮膚變黃、出現茶色尿液、糞便顏色變淡等。
‧危險性:潛伏期約半個月至2個月,約有4%致死率,懷孕期婦女演變成急性猛暴型肝炎的比例大增,孕婦患E型肝炎的死亡率達20%,第2、3孕期的死亡率較第一期高。
‧受感染指數:低,通常以養豬戶為主要感染對象。
弓蟲症(弓漿蟲症)
‧傳染途徑:吃進未經煮熟的牛、羊、豬肉,或不慎時入遭貓糞中含有該菌之卵囊污染食物等。
‧症狀:一般人感染後的症狀只有輕微倦怠、發燒、頭痛等類似感冒現象,嚴重者會侵犯倒視網膜,但機率很低。
‧危險性:孕期中,則擔心會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胎兒若受感染,可能出現水腦症、小腦症、視網膜脈絡炎等後遺症。嚴重感染的胎兒可能會胎死腹中或在出生後數天內死亡。
‧受感染指數:中,與家庭飼養的貓狗密切相關。
李斯特菌症
‧傳染途徑:主要傳染途徑為食物媒介,食入曾受李斯特菌種感染的食物。
‧症狀:突然發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等,未滿月的嬰兒、孕婦等高危險群,可能引發肺炎、急性腦膜炎、尿道炎、死胎及流產,且容易導致敗血症與腦炎。
‧危險性:目前雖不多見,但致死率卻高達30~35%,母親經由胎盤感染會危急胎兒,造成胎兒100%致死率。
‧受感染指數:低,接觸牲畜的實驗室人員。
寵物毛髮會引發胎兒過敏嗎?
詹耀龍醫師認為,產生過敏反應需大量接觸蛋白質過敏原,而目前並沒有任何醫學根據顯示養寵物會直接造成胎兒日後的過敏反應,不過,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寵物的毛髮是否會引發孕媽咪本身的過敏反應,讓本身就有氣喘體質的母體,在孕程中氣喘發作,危害生命。
飼養必知
養寵物停看聽
‧不養來路不明的寵物
蔡向榮主任表示,居家豢養已久的寵物,只要把握衛生、定期檢查,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且由於很多人畜共通疾病宿主通常為野生動物,因此,只要掌握寵物的來源,確定是經過隔離繁殖,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染需經由媒介,包括傷口感染、接觸感染、昆蟲叮咬、經口感染、胎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蔡向榮說,一定要把握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最基本的接觸後,及清洗排泄物之後,徹底清洗雙手,就能降低被感染的機率。此外,也必須定期清潔住家環境,減少寵物毛髮及黴菌增生的條件。
‧定期檢查,不過度親密接觸
某些人畜共通疾病,在動物本身並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因此建議,除了必須定期代寵物做檢查注射疫苗外,也不要跟寵物有過於親密的接觸,才是預防之道。
‧盡量不碰寵物排泄物
對孕婦來說,能盡量不碰寵物的排泄物,是避免受到傳染的基本工作,此外,若能將寵物的廁所固定並獨立,也能降低受感染的機率。
關於弓漿蟲症的5個疑問
對家有飼養寵物貓的孕婦來說,弓蟲症可說是最常聽聞又令人擔心的疾病,由於弓漿蟲症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更是令孕媽咪相當緊張,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耀龍表示,台灣都以家貓居多,感染弓蟲症的案例不多,不用過於擔心。
Q1:如何知道有沒有感染到弓漿蟲?
詹耀龍醫師指出,弓漿蟲的診斷相當複雜,有很多養貓的婦女想驗弓漿蟲抗體的第一時間,往往都是已經受孕後,但這樣卻易造成結果判讀的複雜性。他說,目前檢驗方式主要是抽取血液觀察體內IgG與IgM兩種抗體,如果第一次檢驗出的IgG抗體數值很高,同時又發現含有IgM抗體,就需間隔一兩星期後再抽取,若發現IgM指數有升高的趨勢,才有可能斷定為屬於對胎兒具有危險性的「急性期感染」。
Q2:最好的檢驗時機為何時?
通常會對胎兒有影響的屬於「急性期感染」,但因IgM在每個人身上存在的時間不同,有些是幾個月,有的甚至長達兩年,何時會成為急性期感染並不一定,因此,詹耀龍醫師表示,若在孕期第一階段做檢驗,等到檢驗結果出來時,或許已經到了第三或第四孕期,屆時如果真有問題,時間實在嫌晚,他建議想要懷孕又有疑慮的婦女,最好在計畫懷孕前,就把弓蟲症篩檢當作健康檢查的項目之一。
Q3:檢驗出為陽性,如何知道胎兒有沒有問題?
詹耀龍醫師說,感染可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接觸到弓漿蟲有沒有被感染?其次為被感染後有沒有傳染給胎兒?最後才是傳給胎兒後,有沒有造成後遺症?也就是說,光是檢驗抗體無法得知胎兒是否受到感染,而在孕期的每個階段被感染所導致的後遺症也有所不同。不過,他說,根據臨床醫學上顯示,母體被感染後,只有少部分的胎兒會被感染,而這少部分被感染的胎兒,又有極少部分會產生後遺症,因此,不需過於擔心它所造成的影響。
Q4:胎兒受到感染會呈現什麼症狀?
一般來說,在孕期第一期感染弓漿蟲,對胎兒來說危害較大,早期感染會產生的問題包括流產、水腦、眼睛的虹膜炎、智障等;晚期的感染,胎兒則可能出現脈絡膜視網膜炎影響視力、聽覺障礙,或是學習發育上的障礙等。詹耀龍醫師指出,最嚴重者,出生後根本無法行走,但若是屬於第三期感染,則可能只是肝脾腫大,而二、三期感染在胎兒出生後的治療,可說相當有效。
Q5:如何預防弓漿蟲的感染?
詹耀龍醫師說,計畫懷孕的婦女,可以考慮做弓漿蟲的檢查,以確定是否曾受過感染,或是第一次感染。同時,也要避免生吃豬肉、羊肉等肉類,也最好不要讓家貓出外覓食,或餵食生食;蔬菜也一定要清洗乾淨;養貓則需定期清理糞便,孕婦則建議不要親自清理寵物的糞便。
~原文刊載於2008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優惠價 NT$490
-
優惠價 NT$690
-
優惠價 NT$390
-
超值價 NT$650
-
優惠價 NT$690